当前位置: 首页 >>言论、观点

艰苦奋斗与“周期率”

发布者:超级管理员 发布时间: 2010-04-08 字体:[ ] 【打印本页】 【关闭窗口】

   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,是党团结和带领人民实现国家富强,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,对抵御各种腐朽思想侵蚀,保持党和国家政权永不变质,具有重大意义。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,毛泽东同志告诫全党要时刻牢记“两个务必”,继续艰苦奋斗。党的十六大以后,胡锦涛总书记率领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到西柏坡,重温“两个务必”。

    “历览前贤国与家,成由勤俭败由奢。”唐玄宗李隆基起初励精图治,爱惜民力,崇尚节俭,曾下令将皇宫金银器玩充军国之用,为政从善如流,便有了后来出现的“开元之治”。后来他怠于朝政,奸佞弄权,腐败滋生,一味享乐,大讲排场,浪费无度。李隆基下令东封泰山,单是作为仪仗的骏马就有五万匹,按毛色分为五队,浩浩荡荡而出;加上后宫妃嫔、文武百官,队伍连绵数百里,百姓苦于供役。随后“安史之乱”继起,盛唐帝国于是大江东去。

    宋朝“人亡政息”的原因也与奢侈有关。这一点我们对照宋徽宗赵佶及其先辈便能明白。北宋初期的几个君主,都能体察民情,关心民生疾苦,主张“俭约为先,节用爱人”。太祖赵匡胤“宫中闱幕,无文彩之饰”。仁宗赵祯私宴,左右要花28贯钱买28个蛤蜊尝鲜,也受到他的训斥。“节用爱人”使民生安定,社会经济发展繁荣。可是,后来出了个不肖子孙赵佶,一味奢靡淫乐,挥霍无度。单是从江南运太湖石和奇花异草,就闹得数省骚动,民怨沸腾。宋江、方腊起义,征战连年,国力一落千丈,金兵乘机南下,北宋王朝便告灭亡。

    早在延安时期,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就向毛泽东同志提出,历代王朝都没有跳出初兴后亡的“周期率”,共产党人如何应对?毛泽东回答说:“我们已经找到了一条新路,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,这条新路,就是让人民监督政府,政府才不敢松懈。”我们党说到做到。建国后,除了让人民监督政府之外,我们党还要求党员艰苦奋斗,永不松懈,以确保我们不受那个“周期率”的支配。

    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,首先带头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。60年代初,毛泽东同志看到群众生活困难,便带头实行“三不”:不吃肉,不吃蛋,吃粮不超标准。毛泽东、刘少奇、周恩来、朱德等带领我们推翻三座大山的伟人们,处处以艰苦奋斗和不脱离群众为原则。

    我们党和军队艰苦奋斗的事例有许许多多。1950年,邓华作为十五兵团司令员,率领部队摧毁了国民党“陆海空三军立体防线”,解放了海南岛。凯旋途中,为避免夹道欢迎、设宴洗尘,一路上他总是悄然到达,悄然离去。一次,邓华一行三人到广州市郊,肚子饿了,准备在路边的茶楼吃点粗茶淡饭好继续去赶路,可是带的钱只够三人各买一碗阳春面,于是,这位战功赫赫的将军只吃了一碗阳春面,就算凯旋抵达了繁华的五羊城。

    条件困难时提倡艰苦奋斗,条件稍好时,我们党也提倡艰苦奋斗。这里以刘伯承同志为例。50年代初,刘帅任南京军事学院院长。因为胜利,物质条件比战争年代优越,有些学员便提出要把硬板椅子换成皮椅子。刘伯承同志批评说:“大业将起,百废待兴……给屁股找舒服,这不是忘本嘛!”硬板椅子于是照旧使用。

    “忧劳可以兴国,逸豫可以亡身。”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了这一点。胡锦涛总书记深刻指出,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,是难以自立自强的;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,是难以发展进步的;一个没有艰苦精神作支撑的政党,是难以兴旺发达的。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在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修养,时刻牢记艰苦奋斗的思想,磨炼艰苦奋斗的意志,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本色,永远与人民群众同呼吸、共命运,“周期率”又奈我何? (来源:《中国监察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