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>言论、观点

和 德 十 谈

发布者:超级管理员 发布时间: 2010-04-08 字体:[ ] 【打印本页】 【关闭窗口】

    “百行以德为首。”(《世说新语》)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,和德不可少,大力培育公民的和德意识,至关重要。笔者思索再三,归纳十谈。

    温和处世,宽厚待人。和谐社会的理想人格是协和人我,宽厚处世。如何减少人们之间的矛盾、误会、摩擦、纠纷甚至冲突,达到和谐社会之目标,这就要求全体公民形成一种仁爱和谐、辞让友善的精神。同在一片蓝天下,为着美好生活而奋斗的人们,理应“并肩而不相害,并行而不相勃。”(《中庸》)中庸温和,友善亲和,团结求和,守礼达和,互相认同接纳,个个宽厚仁慈。

    守正心灵,限控情绪。时下,竞争日益激烈,许多人感到生活在一个不确定的时空里。有的心烦意乱、神不守舍;有的着急上火,不知所措;有的马不停蹄,疲于奔命。因此,需要倡导大家追求内心和谐,养点静心,把持自我,大度雅量,谦让容人。“消除个我的固蔽,化除一切的封闭隔阂,超越于世俗偏狭的人际关系局限,以开豁的心胸与无所偏的心境去看待一切人物。”(陈鼓应《老子注释及评介》唯其如此,才能创造出一种祥和安全的生活环境。

    待人以诚,授之以信。诚是魂,信是根。“是故诚者,天之道也,思诚者,人之道也。”(《孟子·离娄上》)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诚信。然而,现实中言而无信者并不鲜见,口是心非者还有市场。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,妨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,也干扰了和谐社会的构建。因此,首先要施行德教,使公民懂得“人无信不立”的道理,自觉践行诚信道德规范。其次要建立健全诚信制度,赏罚分明,增加道德投机的风险成本。再就是领导、学者及长辈要作样子当模范,一言一行给青少年以诚信影响,逐步形成风气。

    友善沟通,心心相印。沟通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秘诀。人与人之间的诸多矛盾,往往因沟通不畅而起,也因沟通的顺畅而消。沟通是心灵交换,平等说话,坦诚相见。心房封闭,处世圆滑,心机过多,是无法与人沟通的,建立和谐社会,倡导人与人之间、邻里之间、单位之间坦诚相见、心心相印、有话即说的美德,让沟通的情感渠道永远流畅,活络和谐。

    珍惜缘分,因爱而美。托尔斯泰说过: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,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。人与人相逢共处十分难得,要用一颗和谐善意的心去对待他人,这才是内外兼修的美。想问题办事情要从“大家”出发,多关心少排斥,多支持少挑剔,多谦让少争执。对出现的矛盾和困难,多宽容少计较,使“大家”都感到“你”可亲可爱可敬,都觉得温馨和谐。五湖四海皆为友,爱心一片可鉴天。

    秉持平和,欲而不贪。人的身心要和谐,就需有一种恬淡、平和的品格,欲而不贪,管束欲火。正如孔子所言:“少之时,血气未定,戒之在色;及其壮也,血气方刚,戒之在斗;及其老也,血气已衰,戒之在得。”(《论语·季而》)君子“三戒”,可贵平衡中和。不能把物质利益作为人生的全部追求,更不能见利忘义,损害他人幸福,给社会制造矛盾。秦牧说,一个人的利欲、物欲、贪欲、情欲发展到脱离社会道德准则,他就会遭到人民唾弃。浇铸和德,必须割除贪欲的毒瘤,使病态的心田变得郁郁葱葱,人生才会轻松快乐与健康。

    拨亮心灯,知荣明耻。天下无德教,犹如暗夜无灯光。“八荣八耻”乃如心灯,需人们时常添油擦拭,对照修正。士皆知耻,则和谐成矣。“人不可无耻”。(《孟子·尽心》)明是非、辨真假、分善恶、知美丑、晓荣辱,提升思想道德修养,才会一灯点亮千万灯,“方将延荣光于后昆。”(李白诗)

    气量儒雅,体谅包容。《论语》有云:“君子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恶。”费晓通也说过:各美其美,美人之美,美美与共,天下大同。每个人采取的生活方式各不相同,但只要正当,都应予以理解、支持,排斥、歧视是和谐的障碍。以自己的优长而傲视他人,是心态不和的表现。要看到他人的长处优点,分享别人取得成就的快乐。嫉妒别人,幸灾乐祸,攻其一点不及其余,非君子之风,乃小肚气量,要不得。

    悯济弱者,乐与人善。金缨《格言联璧》上说:“悯济人穷,虽分文升合,亦是福田。乐与人善,即只字片言,皆为良药。”人与人之间应是互相关心,互相爱护,互相帮助,做到一方有难,八方支援。人,要有良心,在履行对他人和社会义务的过程中有一种强烈的道德责任感。构建和谐社会,就应培育爱心,张扬人性之善,力倡乐善好施、扶贫济弱的德风,让社会流淌友善关爱之情。

    善待自然,天人合一。人与万物都是自然的产儿,应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,把仁爱精神扩展至宇宙万物。必须慎待和尊重自然,任何人为的创造活动不能超出自然所承受的程度,为所欲为地掠夺、破坏自然,违背了自然规律,也是缺乏和德的表现。“天有病,人有责”。在全社会培育和形成一种了解国情、珍爱环境、保护生态、节约资源、造福后代的共识与风气,十分重要。这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,实现人类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德支持与精神动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