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>言论、观点

曝光彰显决心与自信

发布者:纪委(监察局) 发布时间: 2016-11-14 字体:[ ] 【打印本页】 【关闭窗口】

央视播出披露贪腐大案的专题片《永远在路上》,收视爆棚,一时间街谈巷议。联想到这两年流行的网络热词“周末打虎”,尤感正风肃纪业已形成强势舆论场,极大助力了反腐败斗争,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走向纵深。

“周末打虎”,是老百姓的形象比喻。其实,披露官员“被调查”大多并未在周末,也不像传说中那样奇异,但有一点是肯定的,高收视高点击高关注。说到底,是因为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,是不容忽视的党心民心所在。

要不要曝光贪腐丑闻?

许久以来,对这个问题的看法通常是“家丑不可外扬”。所以有人说,惩治贪腐最好只做不说,或者少说、含糊说,这样可以减少形象损毁,减轻负面影响。实践证明,这样的担心是不必要的。及时披露腐败大案信息,既是满足老百姓知情权的必然要求,又压缩了流言甚至谣言的传播空间,更能发挥震慑、教育和引导作用,好处大大多于弊端。

领导干部特别是实权高官严重贪腐、地区或部门“塌方式”腐败,当然是丑闻,也当然会极大损毁党和政府形象。正因如此,对那些使党的事业受损、党的形象蒙羞的腐败分子,党员干部义愤填膺、强烈谴责是理所当然的。但,是不是不披露这样的信息就不会影响党的形象和威信了呢?不!

贪腐问题是客观存在的,党员干部和老百姓心明眼亮,绝不会因为少说或者不说,就会改变所认识到的现实。那不是唯物主义世界观。在这个问题上,我们必须面对现实。事实上,多年以来,在许多重要文献中都有“形势十分严峻”“关乎生死存亡”等等分量很重的表述,说明我们党对反腐败斗争的认识是清醒的。刻意回避、轻描淡写、闪烁其词的结果,反而会在社会上萌生不信任的猜忌,造成极其不良的影响。

曝光贪腐案件当然要十分慎重,不可因猎奇而忽视导向,不可因观点偏颇产生消极影响。但更应看到,面对现实秉持何种态度至关重要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反对“四风”,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,“打虎”“拍蝇”“猎狐”,惩办违法贪官,处分违纪官员,社会风气和政治生态为之一新。事实雄辩地证明,党并没有因为惩办一批贪官、曝光一批大案而使老百姓感到灰心丧气;恰恰相反,正是因为惩治腐败“全覆盖、无禁区、零容忍”的态度,振奋了人民精神,赢得了党心民心。

老百姓从党惩治腐败的实际行动、毫不含糊的自我批评和吸取教训的切实改进中看到,我们党坦率正视存在的贪腐问题,敢于直面新形势下的“危险”和“考验”,敢于通过自我革新疗治自身疾患,保持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初心。

坦率态度、坦荡胸怀来自坚强自信。回避问题,往往是因为缺乏自信;正像有些病人因为不敢面对现实,反而讳疾忌医、顾虑重重。事实告诉我们,什么“丹书铁券”,什么“铁帽子王”,什么“超级老虎”……只要敢管,只要真严,这些统统不在话下。虽然,我们看到不少闻所未闻的丑闻、惊心动魄的较量、令人痛心的教训,但更看到党中央坚决反腐的决心,正必压邪的能量、党心民心的向背和风清气正的前景。

这,正是我们的信心所在。(米博华)

(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)